今天是难得在睡前两小时就完成了所有todo的一天,终于可以简单整理下最近的情况。
在这之前,先说说对随想杂谈做出的结构改动——分出了思考和随笔两个板块。原本是打算像帕斯卡一样,真正按照想到的顺序记录思想结晶的。但是持续了一段时间以后,发现了一个问题:思想结晶频率太低,或者说大部分想法其实到不了值得作为规律准则记录下来的门槛,这就导致它阻塞了很多日常有趣但不深邃的想法的诞生(比起结晶,功能上听着更像结石呢),让我遗失了很多在散步洗澡或者写作业摸鱼时的顿悟。
关于两者的功能,「思考」部分普遍长度比较短,理想中它应该有本体论的性质,会收集一些宏观抽象的总结,或者关于自己内核的思考。「随笔」部分比较随意,长则小作文,短则一句话。它应该会收集所有值得记录,但是达不到「思考」深度的想法或者关于我个人的分享,也就是类似L2 cache的东西。虽然我估计,以后肯定是99%都属于后者。另外还有另一个本地private文件,里面记录了长期的规划和短期方向性的确认。这些组成了脑子的全部业余产出。
接着就是近期重要事件汇报。
九月初乘飞机开启了美国留学的新生活。虽然说是新生活,身心上我其实并没有感到有巨大的变化。比如生活习惯上,在中国时我每天七八成时间在电脑前做事,在这里也是;在饮食上,说来奇异,我好像特别适应美国的饮食,可能是因为在国内时我就偏好吃面包奶酪水果鸡蛋咖啡等经典白人饭(一天这样吃三顿的那种),也可能是待得还不够久,还可能是确实没什么时间做正经饭;娱乐上,我喜欢把所有大脑空闲时间灌满Jpop和新番,这点也没理由因为换了个地方生活就改变。
留学生活的另一面即是找实习,甚至有可能这才是最近的主业,因为很难有人能一辈子只待在象牙塔里。虽然早就听说北美实习难找,但来了以后发现现实只有更加残酷。几个月前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一年收集100封拒信,但或许我还是高看自己(i.e. 一个没有身份的f1陆本文科背景的转专业学生)了。乐观点说,在国内找实习时,带着大家喜欢的“Top4本科”、”岗位对口大厂实习“的buff,也被拒到怀疑人生,目前debuff都叠这么高了,情况还是在预期之内的。啊,好像也不是特别乐观,不过算了。
对了,不适应的地方还是有一点的,就是networking的文化。我理解它的意义和重要性,但是很难践行它。尤其是单独面对和我从相同环境走出来的人的时候,我很难找到合适的表述,把我自己代入或是邀请对方进入一个对我们来说都是异己的语境里,哪怕我自己已经不在乎了,在对话说我还是能明显感知到a potential sense of peaceful rejection。但同样乐观点说,这方面我的心态向来是,任何软硬技能都是能学习的,即便我生来不会,也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掌握。大部分只是训练时间的问题;以及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某些亲戚总唱衰我的选择,说我一定会后悔这个错误的决定。但事实上我不会后悔任何一个真正意义上是自己做出的选择。这是真心话,不是那种英雄主义的电影主角临死逞强式的自我感动发言。一方面因为我发现选择的正确性是一个伪命题,真正的命题叫做预期管理,可以边走边学;另一方面也因为,我对公式型的人生规划祛魅了,走hua边的人生更有可能带来我想看到的惊喜(或者惊吓)。
最后是我挺长一段时间以来的心态。极度悲观且现实地看待客体的同时,主体永远坚持growth mindset和长期主义。